高中-课程介绍

一、课程培养目标

着力建构以人为本的管理,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关注“以美化人,以劳育人”的教育目标,协同高效的教学特色,将“美育”、“劳育”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借助项目化活动的实施形成多样化、贴近社会生活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为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1.以德树人,以文启智。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智力、多元发展”为教育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的落实为课堂导向,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2.以劳育人,以美修身。

在本校“艺术特色”基础上,发挥高中部“视觉艺术”课程优势,开发“以美促劳,以劳育美”特色项目,协同项目化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的开展与探索,形成多样化、贴近社会生活的课程体系。

3.以评促学,以学养识。

依托本校“学分制”、“成长银行”体制的建设与完善,融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断优化提升学业质量诊断,探索多样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课程图谱:

三、课程设置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基础课程),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满足打好学生共同基础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校结合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着重必修课程的夯实,保障学生学业水平合格率。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本校根据艺体特色发展、职业生涯发展进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走班制度,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选修课程模块化,我校根据本校实际特色,针对选修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国际课程的升学模块、美术艺术类模块、播音主持类模块、专业技能性模块等不同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不同升学通道和多元潜能的多重需求提供选择。

上海市普通高中采用学年学分制,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的课时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取相应学分。1学分为18课时,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本校按照学分制要求,融合特色德育学分制与成长银行,构建学分认定体系,实现学生全面综合性评价。